追求音質的發燒友們 你真的瞭解EQ嗎?

EQ是均衡器(等化器)的英文縮寫。均衡器一詞源自傳統的音響界,也叫多頻音調補償器,稍好一點的音響系統都有專用的EQ。要理解什麼是EQ,還得從各種發聲體說起,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聲音有一定的頻率範圍,頻率越高,音調就越高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聲音尖;頻率越低,音調越低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聲音低沉。比如:小提琴的音調就比大提琴高得多。經過多路錄音而合成的音樂,在回放時,各種頻率的聲音都兼而有之。為追求完美的回放效果,人們在放音設備中加入了一組特殊的電路,它專門負責將聲音分成不同的頻段,再分別給予提升或衰減。這樣,我們在欣賞時就能人為控制要重點突出哪一頻段了。 

 現在,音效卡和多媒體音箱已成為電腦的標準配置。如果將上面提到的叫做硬EQ,那麼電腦音樂播放器中的均衡器就可稱為軟EQ,它用軟體(程序)來實現各頻段的分離和隨意增減。

一、各頻段說明
20Hz到60Hz部分
  這段低頻往往給人很強勁有力的感覺,如雷聲。 如果提升過高,則又會混濁不清,造成清晰度不佳。比如《閒雲孤鶴》這首曲子在低音上是首屈一指的,如果你的音箱低音效果特佳,當然應適當提升這一頻段,但有時也要反其道而行之,如果音箱低頻回放效果平平(大部分2、300元的音箱都是如此),由於其低音成份較重,反倒應衰減這一頻段。這也是檢查音箱低音回放表現力的頻段,選購音箱時可試聽一下。一般地,塑料音箱很難有較好的低音震撼力。
60Hz到250Hz部分
  這段頻率包括基音,節奏音的主音,管風琴或大鼓、長喇叭的聲音。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性;強之則音色豐滿,弱之則音色單薄,過強則產生隆隆聲。對《炎黃第一鼓》等舞曲等應重點這一頻段上仔細調節。
250Hz到500Hz部分
  主要包括男低音,大提琴、大多數樂器的低頻泛音和低次諧波。這是音樂的中心頻帶。
1KHz到2kHz部分
  主要包括鋼琴、管絃樂器,女歌手的聲音。有很好的表現力。
  特別值得一提的小提琴協奏曲《梁祝》,它的音樂成分相當複雜,在表現「同窗共讀」這一主題思想時,以小提琴為主,讓人眼前浮現出蝴蝶翩翩起舞的動人畫面,可適當提升這一頻段,一般的音箱在這一音域內都有較好的表現力。在表現與封建禮教和家長制進行抗爭時,音色陡然變得異常低沉,這是提升低頻的最好時機。另外,曲中還採用了大提琴、小提琴交替出現的手法來表現梁、祝二人對話,可適當提升這兩個頻段。雖然,為追求完美的聽覺效果,可隨時調節EQ,但一般以樂段為標準,不能以樂句為標準,也就是說,你不可能在表現對話時,提這又升那的,最好是兩者都照顧。
2KHz到4kHz部分
  這段頻率屬中頻,如果提升得過高會掩蓋對人聲的識別,尤其是3kHz提升過高,會引起聽覺疲勞。
  事實上,很多曲子都集中體現在這一頻段或之前的兩個頻段上,比如:凱利金的薩克斯系列(特別是其中的《回家》、《茉莉花》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)等。
4kHz到5KHz部分
  這是具有臨場感的頻段,它影響語言和樂器等聲音的清晰度。提升這一頻段,使人感覺聲源與聽者的距離顯得稍近了一些;衰減5kHz,就會使聲音的距離感變遠;如果在5kHz左右提出升6dB,則會使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提升3dB。
6kHz到16kHz部分
  這一頻段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、宏亮度和清晰度。

二、基礎應用
  有了以上的頻譜表說明做基礎,相信大家會按部就班地調音了吧。要想提升或衰減哪個頻段,只要拖一拖滑塊就行了。要注意的是:
  1.一般在調音時,最好不要單獨強調或衰減某一頻率,比如,為強調男音,就將250Hz處的滑塊向上拖動。正確的調節方法是向上拖動該滑塊後,再將兩邊的滑塊(即62、500Hz處)也向上提一點,形成一個優美的曲線,這樣聽起來才比較自然,有如行雲流水般的感覺。

三、高級應用

  在人才市場上,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就是調音師,俗名叫「打碟員」,這就充分地證明了調音工作的重要性與藝術性。實際上,調音是個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系統工程,它與個人的欣賞水平、硬體質量的優劣、聽音環境的聲學特徵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以上的「基礎應用」部分只能說是教條式調音,為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回放能力,我們還得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  1.小音量聆聽時注意提升低頻和高頻,以使聲音小不失豐滿;音量大時適當提升中頻,以增強聲音的明亮度。
  2.聆聽樂曲中的人唱聲時,應以歌聲為主。如果以各頻率音量值都為0時為標準,低頻(62Hz及以下)應衰減3—5dB,高頻8kHz處應衰減3dB,中低頻250Hz處可加大提升力度,2—4kHz處提升3-6dB可以明顯感到歌聲明亮。對迪斯科或搖滾樂則要注意較大幅度地提升低頻(40—100Hz)和高頻(7—16KHz)。
  提示:用滑鼠拖動滑塊時,會有增減的分貝(dB)值出現。
  3.聆聽位置的黃金律
  實踐表明,當人的頭部位兩音箱連線的中垂線上時,音樂聽起來缺乏立體感,當然,用聲學理論也能證明這一點。事實上,人們總是習慣於傳統的對稱性審美觀,音箱總是對稱地擺在顯示器的兩旁。何不享受一下錯落有致的美呢,試著將音箱位置重新擺放,或將其不完全面向正前方擺放。為兩者都兼顧,可考慮用軟方法來實現,即使左右音箱的音量符合「黃金定律」:讓一隻音箱的音量是另一隻的0.618倍,這可通過調節圖1中的「平衡」滑塊來實現。
  4.消除話筒嘯叫
  不少多媒體音箱旁邊都有話筒,當兩者都同時打開時,可能會因信號的正反饋而產生嘯叫,這可通過改變話筒和音箱的相對位置或指向來消除。但事實上,很多話筒都是頭戴式的,要改變相對位置或指向基本不可能或改變的幅度很小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可試著衰減某一頻率,直到將可惡的嘯叫聲消除。至於究竟要衰減哪一頻率,跟多種因素有關,請自己去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薇朵兒❤朵貓貓 的頭像
    薇朵兒❤朵貓貓

    薇朵兒✦朵貓貓藏私角

    薇朵兒❤朵貓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